2018-09-16
記者鄭名翔/專題報導
二○一八年印尼亞運台灣隊成績亮眼,台灣健兒在賽場上發光發熱,但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台三千六百四十二所國中、小學中,有多達一千兩百六十五所學校無活動中心、體育館、風雨球場等基礎設施,甚至有兩成學校連操場都沒有。
勇奪亞運兩百公尺銀牌的「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出身自花蓮縣玉里鎮的偏鄉部落,靠著苦練、「跑」出一片天。但基層體育教練坦言,學童天分及興趣不同,有些孩子嚮往籃球、棒球甚至足球,但缺乏完善硬體設施,讓孩子們的發展受限。
籃球全國冠軍東河國小 頂烈日、寒風練球
苗栗縣南庄鄉偏鄉小校東河國小,全校學生數不到五十人,多數為來自賽夏族及泰雅族原鄉部落的孩子,過去是聞名全國的拔河勁旅,近來隨著學生數逐漸減少,改為發展籃球運動,今年奪下全國冠軍,許多小球員也被名校教練相中。
但東河國小籃球隊教練葉致良感嘆,偏鄉學校除要克服先天學生數不足的問題,硬體教學設備也遠不如都市學校,小球員們夏日要頂著烈日豔陽、冬季又要忍受刺骨寒風,若遇到下雨,更是連體育課都上不成,遑論練球。
4年編列逾12億 教部改善基層硬體
立法委員蔡培慧指出,台灣許多優秀運動選手來自偏鄉,但連基本運動設施都極度缺乏,使得許多小選手必須在克難環境中苦練。對此,教育部體育署已編列四年十二億零廿萬元經費,針對全國九百卅二所中小學既有老舊損壞設施空間整建,協助部分學校增建含田徑場的操場。
但由於部分偏鄉學校空間有限,無法增設室內或半開放式場館,體育署評估後,也預計補助五百卅八所學校將舊有校舍改建成「樂活運動站」,活化閒置教學場域。
另依前瞻計畫的城鄉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也將於全國設置五十五座體育場館示範點,短期內計畫先媒合民間企業,協助校園打造太陽能發電式風雨球場,由企業出資營收、校方可獲得球場及回饋金,共同建構更完善的基層體育環境。
-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小籃球隊今年奪下全國冠軍,但校內並無體育館或風雨球場,小球員只能頂著烈日或風雨苦練。(記者鄭名翔攝)
-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小籃球隊獲得全國冠軍。(記者鄭名翔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