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街大歡囍」2018街區藝術計畫,並以「日常無感指南」為主題,邀請8位藝術家分別以不同角度,結合現代人們「無感」的日常生活,從當代館周邊、街區、甚至牆角均可發現藝術家巧思,讓民眾得以發掘日常所忽略的美學風貌。
當代館自2012年開啟與社區密切的藝術展演交流,7年間反覆實驗日常生活與當代藝術碰撞的各種可能性。本年度以「日常無感指南」為主題,8位藝術家透過作品將社會日常中不顯眼的現象重新詮釋,其中藝術家劉銘軒〈50釐米視界〉以植栽作品為元素,製成一幅幅壓克力攝影作品,隱身於道路上的路樹植栽中,製造不期而遇的小驚喜。
作品〈2018漫遊者的城市詩意〉,藝術家鄭婉婉設計3座藏身巷子、具有互動留言的小盆栽,透過留言與澆水動作,使路過民眾佇足體驗城市裡的詩意。「即便是細微感受,也能產生漣漪」,策展人許翼翔表示,社會裡很多事是許多人不去關注的,作品在「日常無感指南」扮演導引作用,喚起人們發現生活周遭值得關心的議題。自即日起,展出至11月11日。
此外,當代館今年首度串聯街區藝術計畫展示空間,與大同區內成淵高中、建成國中、日新國小3所學校進行館校合作,媒合3位藝術家盂施甫、楊欣怡、劉銘軒進駐,指導學生們如何將習以為常的校園物件為創作元素,透過陶藝、科技藝術與植物創作,讓每位學生建構出專屬的校園印記與回憶。
-
劉銘軒〈50釐米視界〉以壓克力作品呈現植物特性,並擺放於地面牆邊。(台北當代館/提供)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