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新增影片)曾引發社會爭議的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前年因慈濟撤回開發案落幕,近日卻扯出案外案。慈濟榮董吳通益稱他當年捐款100萬元給慈濟、指名是要蓋內湖兒童醫院,既然醫院蓋不起來,慈濟就該退款,雖然法院去年已判他敗訴,但他認為判決不公,且認為中間人募款前後嘴臉變化太大、嚥不下這口氣,近日已到慈濟內湖園區外發動首波抗議,緊接還將發動網軍抗議,「就算要付出比100萬元還高的代價,也要向慈濟討一個公道」。慈濟回應,尊重抗爭者的訴求,也會進一步了解當事人現狀,進行溝通。慈濟18年前在台北市內湖保護區購買一塊土地,原計畫建「社會福利園區」,蓋「兒童醫院」跟「國際志工大樓」,因當地民眾與環保團體認為大規模開發恐危及生態地質與鄰近居民安全,破壞滯洪排水功能;因此大力抗爭。2005年慈濟變更申請,決定不蓋兒童醫院,只留社福、志工大樓,外界抗議聲浪仍未止。2014年台北市都發局做成不同意開發決議,慈濟也於隔年3月宣布撤回內湖開發案。當年捐款100萬元給慈濟、成為慈濟榮董的吳通益受訪時說,慈濟購買的那塊土地,他從民國70幾年就跟地主承租來轉租獲利,18年前慈濟內湖區邱姓委員透過管道跟他接觸,希望他放棄租約、讓慈濟購買那塊土地來蓋兒童醫院,還勸說他捐款協助蓋醫院,最後他考量慈濟要行善,同意放棄租約,另也捐款100萬元,指定要興建慈濟兒童醫院。不料慈濟前年宣告放棄相關計畫,他認為慈濟未履行改醫院的承諾,應該退款,因此一怒告上法院,不料到法院後,邱姓中間人改口稱不記得該捐款有指定用途、另一聽到他指名捐款用途的證人又因印象模糊,證詞不夠明確未遭法院採信,最後他被法院判決敗訴。吳通益說,敗訴後律師評估上訴的勝算不大,且訴訟案的裁判法院在花蓮、他也主觀認為跟慈濟有地緣關係上訴恐對他不利,因此決定繼續找邱姓中間人談判,但對方仍避不見面,他本月中發動親友一起到慈濟內湖園區抗議,慈濟仍對他不理不睬,他表示,已限期邱姓中間人出面解決,若仍無善意回應,他將發動網軍抗議,「就算要付出比100萬元還高的代價,也要向慈濟討一個公道」,因為他嚥不下這口氣,氣憤慈濟人員募款前後嘴臉變化這麼大、且欺騙民眾捐款後未給一個交代。慈濟基金會回應,該基金會對於善款運用均依「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指定用途依法使用,每年善款運用也均由會計師簽證並報衛福部核備。吳姓民眾所指捐款,經法院清查與判決結果,當初並無任何具體資證指定所捐贈標的,此案也經法院判決確定。慈濟基金會尊重抗爭者的訴求,也會進一步了解當事人現狀,進行溝通。根據花蓮地方法院判決,慈濟雖曾接受這100萬元的捐款,但收據是開給吳通益所負責的公司,捐款人為公司法人、並非吳通益,另相關證人雖證稱曾聽到吳通益對邱姓中間人說要蓋醫院就願意捐款,但又說當時出入人士眾多,很多細節沒聽清楚,因此也無法證明該款項僅限興建兒童醫院。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出版時間:06:22
更新時間:12:03 報導來源:蘋果日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