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努力打造「不怕水淹」的「海綿城市」,近日豪大雨未傳出災情,圖為整治後的綠川。(圖/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
連日大雨加上熱帶低氣壓帶來豐沛雨量,成為努力打造「海綿城市」的台中市最好的「期中考」,截至26日未傳出重大災情,顯見改善措施成功。台中市水利局對此表示,包括沙鹿火車站、太平、大里等易淹水區域均未傳出淹水,而綠川整治也發揮保護中山綠橋成效,未來也將繼續以「不怕水淹」的概念,持續打造「韌性城市」及「海綿城市」。
極端氣候日漸頻繁,台中市近期受西南氣流影響,經常下起時雨量50公釐以上的強降雨,而這次的熱帶低氣壓也是如此,所幸未傳出淹水等重大災情。市長林佳龍26日出席活動時表示,水利工程必須強調「與水共生」,需善用透水鋪面、滯洪池、雨水下水道、防洪截流、抽水站及水資源中心等方式,增加城市的韌性,大雨來時減少地面逕流的流量與速度,如此才能將台中打造成為海綿城市。
台中市水利局表示,道路排水系統原為行車安全設計,以快速將路面積水排除為目標,但若降雨超過排水系統負荷,雨水可能在路面漫流。市府知道排水設施有極限,4年內廣設滯洪池增加42萬頓滯洪量,全市滯洪量達到157萬噸,可減少淹水面積達1432公頃,並且增強各區域排洪能力,以滯洪和排洪雙管齊下,加速退水,以「不怕水淹」的概念,持續打造「韌性城市」。
市府水利局以台灣大道為例說,過去台灣大道若出現強降雨,雨水沖刷邊坡土壤導致黃沙漫流,為此積極在大肚山上施做水土保持工程與滯洪池。8月13日下午,台中市各地降下大雨,造成台灣大道台中榮總附近短暫積水,事後分析發現,距離該處最近的氣象局大雅測站顯示當時時雨量高達73公釐,已超過水利署一級淹水警戒值,加上當地周邊側溝太少,排水不及造成積水。雖跟以往黃水漫流來比有所改善,未來仍將進行加強。
▲大里中興路一段在106年6月沿線淹水。(圖/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大里中興路一段下水道完工後,107年8月的午後雷陣雨未再出現淹水。(圖/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另外,大里區當時也降下時雨量85公厘的強降雨,超過水利署一級淹水警戒值,但過去容易淹水的大里美群路及中興路,都未傳出沒有淹水事件,顯示治水工程已見成效。
▲102年8月康芮颱風來襲,大里仁化路與鳳凰路嚴重淹水。(圖/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大里美群路雨水下水道完成後,107年8月的午後雷陣雨,未再出現淹水。(圖/台中市水利局提供)
水利局說,太平區興隆地區長年受水患之苦,但房屋林立,排水渠道不易拓寛,市長林佳龍上任後積極爭取,向國防部無償商借光隆營區部分土地,興闢480公尺的分洪道及容量4.75萬噸滯洪池,率先完工的分洪道在105年7月尼伯特颱風來襲時即發揮效用,而在滯洪池完成後,也陸續通過106年6月豪大雨與近日豪雨的考驗,沒再出現淹水情況。
水利局表示,此外,綠川、柳川整治也逐漸通過豪雨考驗,市府為保護中山綠橋,在綠川下方設置2層樓高箱涵,以利大量洪水從橋下通過,不會直接衝擊橋梁,而這次豪雨期間,綠川除持續發揮排洪功能外,暴漲的溪水也順利從箱涵中流過中山綠橋,讓有百年歷史的中山綠橋,免於遭受暴漲溪水襲擊。
而柳川在大雨期間也發揮正常排洪功能,大水退去時,經過簡易清理後,河道也恢復原本的整治景觀,重新開放民眾入園,證明採行的整治工法確實兼顧防洪優先,讓市民生活更安全。
報導來源:ETNEWS新聞雲【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