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批縣府不協助行銷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這幾年瘋種紅藜,尤其南迴線種植面積大幅增加,議員蔡玉玲、章正輝昨天質詢時痛批公部門帶頭推廣、卻不協助行銷,今年許多紅藜都堆在倉庫賣不出去,農業處長許瑞貴表示,主要是部分農民採收、脫殼等過程無法確保品質,廠商難以收購,目前統計達仁鄉庫存量約十五噸,未來將視品質狀況協助媒合廠商收購。
根據台東農改場研究,紅藜蛋白質、膳食纖維、鈣質、鐵及鋅等含量都高,其中膳食纖維是地瓜的六倍、鈣含量是稻米五十倍,台東近年栽種面積翻倍成長,許瑞貴表示,三、四年前種植面積不到四十公頃、今年已成長到近兩百公頃。
蔡玉玲指出,南迴線紅藜幾乎都是有機栽種、不灑農藥,但部落烘乾設備不足,多數小農只能日曬處理,今年廠商未進入部落收購,詢問農會,農會則說沒接到訂單,再加上觀光客沒有深入部落微旅行、在地紅藜根本銷不出去?希望短期內趁紅藜品質還好,縣府趕快幫忙協助銷售。
章正輝則說,不但台東種紅藜,外縣市也跟進種,「紅藜滯銷」是最近南迴線的熱門議題,要求縣府協助精進農民栽種技術,也要幫忙行銷。
農業處:因品質不穩 將下鄉了解
許瑞貴表示,因為部分農民的脫殼、日曬等處理過程不一,造成成品的品質不穩定,不符合大型食品業者收購規格,經初步詢問達仁鄉約有十五噸庫存量,原本計畫協調縣農會收購,不過縣農會還有十噸紅藜待脫殼處理,將再到達仁鄉了解品質,協助媒合廠商。
台東縣目前種植面積約一百八十公頃,南迴線紅藜超過百公頃,他進一步指出,紅藜本身營養價值高,廠商大多希望契作保證品質,縣府也協助縣農會爭取花東永續發展基金設加工中心,未來統一烘乾可確保品質。
協助行銷台東紅藜,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媒合台東縣各農會、農業團體,將於十九、廿日到國道三號東山服務區展售,希望讓台東紅藜走出去。
-
南迴小農多採日曬處理紅藜,但可能混入砂石,造成品質不穩定。(記者張存薇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