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圖/記者徐文彬攝)
實習記者袁茵/綜合報導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於3日在臉書提到,7月底去了一趟阿里山,除了看到觀光問題外,還有整個大環境的衰退。張善政的文章引起網友熱議,因此他又在4日補充道,「現在必須超越觀光來客不彰的救急層次,鄭重審視我們觀光的投資策略。」
張善政首先提到,以阿里山為例,要說「講到台灣就馬上想到阿里山」,幾乎沒有人會反對,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美麗阿里山背後有許多人難以言喻的哀愁?嘉義到阿里山的森林鐵路主線中斷已久,但一般人卻沒有注意,看看瑞士的登山鐵路,再看看阿里山,會不會很慚愧?「我們在批評當年日本人用阿里山鐵路掠奪寶貴森林資源時,我們自己有為阿里山好好投資,讓他變得更美嗎?為什麼森林鐵路變成台鐵和林務局互推皮球的犧牲品?」
張善政說,曾遇到一位管理宮廟的老先生,對方祖父被日本人由山下徵召建設阿里山鐵路,另一位茶行老闆的父親是空軍,曾被派來阿里山建設駐守雷達站,他們都捨不得離開阿里山,於是定居下來繁衍生子,後帶成為今日阿里山社區的重要一份子。
張善政指出,自從阿里山設置國家森林遊樂區,交給農委會林務局管理後,遊樂區內的土地與新建築都歸林務局管理,一場火災後,將遊樂區內原有自有房產的居民,一夕間變成了林務局集中住宅的承租戶,這也產生了兩個後遺症,包括:民眾得向林務局租屋,但林務局近40年來沒有太大房舍投資,居民也無法自行改建,使這些房屋狹小(大部分最多只有每戶16坪)、老舊不堪,遠遠低於今天多數人可接受水準。旅遊業者也有同樣問題,多不合現在國際觀光旅舍水準,甚至連餐廳都沒有,無法提供餐飲服務,這要如何吸引國際觀光客呢?
張善政也提到,為了讓遊樂區裡商業經營比較好管理,林務局設了集中式的美食街與商業區,用意是好的,但規畫不符合實際需求,或是面積太小、功能配置失當,讓居民經營的商業一厥不振。尤其過去曾承諾居民,如果配合遷移到集中場所,可轉給下一代經營,之後卻跳票說經營者如果往生就退出經營,後代沒有承接權力,讓當地民眾有受騙的感覺。
張善政補充道,林務局還要求原本種植山葵的居民在去年底前全數剷除,讓當地每年損失輸出至日本數億元的產值,增加當地居民低迷和抱怨氣氛,自己沒有專業推論林務局為何制止居民種山葵,但鄰近的台大實驗林區並未禁止,顯然是「一曲兩制」。阿里山的山葵是著名特色農產,就這樣走入歷史,是大家要的嗎?我們是不是應該積極輔導居民,例如比照其他地區解編土地,讓農民有積極投入的誘因呢?
最後張善政說,照片可以瞭解阿里山目前的慘狀,「已經遠遠超越我文字的表達能力。」其實這些問題已超過林務局能力所及,在配合國家觀光的前提下,管理區內居民住宅、商業、農業需要跨部會努力,若單靠林務局的努力執法和管制,只會造成更多民怨,而只有風景沒有人文的阿里山,沒落也會是必然的結果。
報導來源:ETNEWS新聞雲【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