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有一百四十年歷史的台南市定古蹟原德商東興洋行,為台灣目前僅存的德國洋行建築,見證《天津條約》後,安平開港、洋商來台從事國際貿易的歷史,以及安平海岸線變遷的歷程。台南市政府去年展開古蹟修復後,發現原本方形的門窗上方皆有拱形「開天」設計,屋頂部分木材還可見手斧的痕跡,推判應是百年前原始的建築樣貌及建材,將回復古蹟百年前的風貌。
140年歷史 見證安平港變遷
東興洋行由德國商人於一八七五年至一八八○年間(清光緒初年)在安平運河沿岸開設,當時與怡記、和記、德記、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融合東西方建築特色與工法,是德商在台設立的八處洋行中,目前唯一留存者,日治時期與一九七○年都曾整修。
市府早在二○一四年即進行古蹟修復的規劃設計,但○二○六美濃地震導致拱圈迴廊前傾十五公分,將震損工程納入後,將於今年底修復完成。
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張玉璜表示,迴廊具有遮陽、遮雨的作用,目前已回調十公分左右,修復過程中,原以為是方形的門窗上,都有拱形「開天」設計,但被以碎磚填塞,推判可能是前兩次修復時封填的,將逐一恢復原貌,讓民眾可以看到原始的建築意象。
另,屋頂木材有方形及圓形兩種,其中圓形可見手斧的痕跡,初步推測是一八八○年前的東興洋行原始木材;而方形木材應是指定為古蹟之後,市府修復工程時汰換的。
未來東興洋行可望串聯安平古堡、億載金城與安平樹屋等周邊人文景點,為安平地區創造新契機。
-
東興洋行屋頂木材的手斧痕跡重見天日。(記者劉婉君攝)
-
東興洋行原本方形的門窗上方皆有拱形「開天」設計因古蹟修復重現。(記者劉婉君攝)
-
台南市定古蹟原德商東興洋行,去年展開古蹟修復。(記者劉婉君攝)
-
東興洋行由德國商人於1875年至1880年間,建於安平運河沿岸。(文化局提供)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