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使用古早柴燒的方式烘乾、生產無硫金針,玉里赤科山青農李錦智、黃怡瑄夫妻檔,十年前返回花蓮赤科山照顧二.三公頃金針花田,夫妻以寶寶出生時間「九點十七分」,自創品牌「九一七美味工坊」,特製的無硫金針以柴燒加熱烘乾,成品多了一分炭火香,還能直接拿來當零食吃!
「當初回來的夢想,是要開民宿」,來自新竹的黃怡瑄三十七歲,她說,和老公是專科同學,十年前她在新竹園區當品管、老公在台中,懷了第一個孩子後,考慮請保母、父母年邁等問題,這才毅然辭工回花蓮,只是民宿夢沒實現,自己卻成了農婦。
李錦智說,山上農地種金針,原本都是慣行農法,農藥、化肥都沒少用,曾想全數轉有機,「完全沒想過現實狀況」,光是除草一年就要好多次,又找不到工人。於是二人折衷,冬季的除草才用除草劑,夏天則盡量用友善農法,金針的蟲害多,平常是紅蜘蛛,採收季是蚜蟲為害,用有機資材「沒有農藥好用」,噴上五遍才能除掉害蟲。
而金針花採收後的加工,二夫妻採用傳統的柴燒窯,不用二氧化硫熏蒸,也沒有泡亞硫酸殺菁。李錦智說,夏天得揮汗站在窯前,火還不能太旺,烘乾室維持約五十度,每次要三十個小時才能烘乾,而且中間柴火可不能停,不時得去巡視。
黃怡瑄說,無硫金針起初一年二百斤還賣不完,這兩年則是一年一千斤賣到缺貨,很感謝農糧署的輔導。
-
李錦智、黃怡瑄夫婦堅持製作無硫金針。(記者花孟璟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