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護理人力短缺恐成高齡社會的台灣隱憂,有地區醫院苦嘆聘不到人,也有醫學中心提高待遇、拚友善職場留人。護理團體坦言,問題在於留不住護理人員,改善勞動條件是唯一方式,建議推動因院、因科制定護病比,或是發展彈性工時,降低整體壓力。
護理人員除了醫療、檢驗、藥局等相關單位外,社福機構、學校或各機關與事業單位醫務室、生技或藥廠等研究單位、學協會或基金會等社會團體、長照的照管中心、坐月子中心也有需求。
地區醫院 調薪後還是難找人
「招聘護理人員非常困難!」地區醫院的南投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表示,不只調薪,也到校園招募、提供簽約金等福利,但因生活機能因素,降低護理人員前來意願。
醫學中心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直指,護理人員不是缺人,而是不願投入職場。以該院來說,透過產學合作提供獎學金、給予護理人員調薪與留任獎金,搭配規劃家庭日等營造友善職場,招聘成效不錯。
護理工會︰雇主不補足正職人力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吳嘉綾也強調,護理人員執業率不到六成,留不住人是最大問題。現在不少雇主不願補足正職人力,反而找相關科系學生來協助量血壓等事宜,讓護理人員工作分割化,無法全責照護、完全掌握病人狀況。且為交出漂亮的護病比數字,有些醫院會「假訓練之名,實跨科支援」,調度護理人員到非專業科別,對護病雙方均非好事。
吳嘉綾指出,支持護病比入法,但病人狀況不會因晝夜有所不同,不應以全日平均值而要三班一致。且不同醫院、科別患者有差,護病比可因院、因科由臨床護理人員討論制訂較合宜。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曾修儀說明,女性護理人員卅歲進入結婚生子階段後,較難維持醫院輪值三班制,因此離開職場,建議醫院設計彈性工時方案,例如組成打點滴團隊,由孩子已成長、可回流職場的護理人員負責,有經驗足以照料患者需求,且分擔其他人工作量。
曾修儀指出,初步護病比入法比照醫院評鑑基準,但後續若要院方增聘人力,也應有提高健保給付護理費等配套措施。
-
呼應護理團體長期的訴求,衛福部現正研擬護病比入法。(記者林惠琴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