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全台灣共有36座燈塔,目前已有12座開放觀光,現正進行燈塔整建及發展計畫,交通部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表示,預計澎湖七美、基隆球子山燈塔是下階段開放的燈塔,花蓮奇萊鼻燈塔未來也可望透過預約制開放觀光。
國內有20座燈塔具百年以上歷史,介於60至100年也有8座,航港局表示,36座燈塔中,漁翁島、東莒島、東引島及烏坵嶼燈塔是國定古蹟;彭佳嶼、白沙岬、高雄燈塔是縣、市定古蹟;高美、鵝鑾鼻、目斗嶼、綠島燈塔則是歷史建築。
航港局科長劉正善表示,近來委託身為「燈塔迷」的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楊仁江,進行資料蒐集,發現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像是西元1778年由民間籌資建造、全台第一座燈塔「漁翁島燈塔」,民國40年時因兩岸情勢緊張,曾有一段時間外觀被塗成迷彩,避免敵人空襲,直到58年才恢復現在的白色。
清朝時期的烏坵嶼燈塔,由於是洋官規劃設計,建造完成後,在塔身有英文紀念碑;民國60年時,政府發現燈塔名稱竟是英文,於是發文要求海關改為中文,當時燈塔人員覺得不妥,以臨時覆蓋方式改成中文,今年發現後,就讓紀念碑恢復本來樣貌。
陳賓權表示,現已陸續針對燈塔進行全面體檢,投入計畫總經費共2.45億元。未具文資身分的18座燈塔,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標已於今年1月完成,工程標於5月1日決標,預計109年施工完竣;具文資身分的10座,預計今年12月底完成規劃設計,期在109年底以嶄新面貌再現風華。
-
隱身在荒煙蔓草間的基隆球子山燈塔,可望在未來重新與國人見面。(資料照,記者俞肇福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