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史工作者鄭至翔(中)與在地文史推動者召開記者會,呼籲新北市文化局將後村圳的沉砂池納入保留。(記者邱書昱攝)
〔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新北市樹林區在地270年的歷史特色後村圳,新北市文化局3月發布公告登錄紀念碑及水門為歷史建築,但地方文史工作者鄭至翔批評,市政府忽略主體的水圳與沉沙池,本末倒置,希望能將水圳及沉沙池納入保存。
市府:原始構造損壞 認定無文資價值
文化局回應說,經過專案小組會勘、文化資產大會審議,評估台灣經濟型態改變、圳道長期淤積,沉砂池經過多次混凝土維修,原始構造已廢置損壞,認定無文化資產價值。
鄭至翔說,後村圳沉砂池對樹林、新莊、板橋居民有著共同記憶,2015年新北市政府發文中,將紀念碑和沉砂池列冊追蹤,沒想到今年召開審議大會後,文化局新聞稿卻將「沉砂池」拿掉,質疑為什麼不讓民眾知道?
在過去,後村圳灌溉面積曾達2500甲,遠遠超過台北瑠公圳,為了減少大漢溪水帶來的砂土沉積在渠道,1954年新建沉砂池。鄭至翔說,文資委員也在會議中提出沉砂池具有水利工程的學術價值,但市政府只將由蔣夢麟、嚴家淦等題字的紀念碑列為歷史建築。
目前沉砂池約有400坪,而紀念碑和水門僅45坪,鄭至翔說,列為歷史建築後還是有可能遭到挪移、面積減少,市府不能只想著開發建設,後村圳保留後可以設置文化園區,讓樹林有在地文化,進而帶動周遭社區品質的提升。
文化局解釋,討論文化資產仍以本身價值為主,當時的發文,是在列冊追蹤前其中一名委員的意見,列冊追蹤是將具有文化資產潛力的建物列入觀察名單,但並非被列冊的範圍都能成為文化資產,仍需要經過多次會議討論是否決定保存。
目前新北市文化局登錄樹林區後村圳的紀念碑和水門作為歷史建築,文史工作者鄭至翔指出,最重要的沉砂池和水圳卻沒有列入,實在本末倒置。(文史工作者高俊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