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過去多出現於西部文旦產地的害蟲「窄胸天牛」,去年悄悄入侵花蓮、且有漸增趨勢,導致瑞穗鄉約有六十公頃文旦果園傳植株受損,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避免災情擴大,今年趕在成蟲羽化期前,開辦窄胸天牛防治技術觀摩會,教導果農以燈光誘集、木板報紙誘引雌蟲產卵等方式驅除害蟲。
去年瑞穗約60公頃無法結果
花蓮縣文旦栽種面積約一千多公頃,主要集中在瑞穗鄉、壽豐鄉及玉里鎮,全年總產量可達一萬多公噸,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去年起卻陸續出現新害蟲「窄胸天牛」,嚴重危及瑞穗鄉六百公頃大的文旦果園,幼蟲因啃食植株根部,造成養分與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加上天災、寒害及大雨影響,約有十分之一果樹無法順利結果。
花蓮農改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劉啟祥說,原出現在西部的窄胸天牛,過去雖有在東部零星出現的紀錄,但去年因數量漸增,已危害文旦產量,農改場不得不重視,將防治作業列為今年首要工作,盼能減少果農損失。
建議燈光誘集、報紙誘引防治
他說,每年五至六月中旬,是窄胸天牛的主要羽化期,幼蟲會先棲息在土壤中,專吃果樹根系,影響養分及水分運輸,導致樹勢衰弱,葉片稀疏、黃化,甚至提早成熟或落果,最後造成植株死亡。
在成蟲羽化出土後,很快就會進行交尾及產卵,果農防治工作就必須在此時同步展開,透過捕捉成蟲及誘引雌蟲產卵等兩方面著手,避免害蟲持續危害果樹,其中又以利用昆蟲趨光性,來進行誘集的「燈光誘集法」,及在皺摺處產卵習性的木板、報紙誘引等方法最佳。
花蓮農改場長范美玲說,由於果農不熟悉窄胸天牛,也普遍缺乏防治的實際經驗,盼能透過防治技術觀摩會,熟悉防治作業;另針對受害果園,也會派員到場說明復耕技術,透過適當管理技術復原受害文旦的生長,目前在鶴岡文旦果園施行的復耕技術,因植株生育狀況良好,已明顯恢復生機,將把相同技術移轉瑞穗。
-
窄胸天牛去年起開始入侵花蓮,文旦果樹植株受損,左為雌蟲、右為雄蟲,身形大小略有不同。(圖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拍攝、花蓮農改場提供)
-
花蓮文旦栽種面積約一千多公頃。(記者王峻祺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