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丁偉杰/嘉市報導〕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昨在嘉義市「台灣圖書室」,宣示以推動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申請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為努力目標;與會者認為,受限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及兩岸政治因素,「申遺」之路不易,但透過申遺來保護阿里山珍貴資產,對後代子孫有所交代,更可提升在地榮譽感,「沒有做就沒有機會。」
沒做沒機會 官民攜手努力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為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陳澄波文教基金會及金龍文教基金會,於今年元月發起成立;協會理事長郭盈良說,委託學者專家組成「台灣山林歷史文化資產學會」即將立案,動員年輕學者群投入為期十年的基礎研究,作為申遺的立論基礎。
民眾憂心「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啟動後,台鐵嘉義車站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月台會受到影響,交通部高鐵局捷運工程處嘉義工務所主任廖定坤強調,森鐵月台在第一月台,未來嘉義新車站規劃在第二月台位置,森鐵月台不受鐵高工程影響,兩者共存共榮。
郭盈良說,過去以森鐵申請登錄世遺進展不利,經集思廣益,將以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申遺,文化景觀範圍涵蓋面廣,包括嘉市的「產業區」、嘉縣阿里山的「檜林區」及連結山上山下臍帶的「鐵道區」等。
郭表示,全球一千○七十三個世界遺產中,便有一○三個屬於文化景觀,依當前台灣的國際處境,申遺定會面臨嚴峻考驗,尋求跨國型的申遺有其可行性,例如日本明治神宮、東福寺等指標性宗教建築,是用阿里山檜木製作而成,無形資產的線性連結也是申遺重要訴求,並非完全不可能。
嘉縣文化觀光局長許有仁認為,台灣身為地球村一員,透過申遺過程保護阿里山珍貴資產,進而發動國際組織認知,共同保存;陳澄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說,阿里山不僅止於鐵道文化與台灣特有種紅檜林,位海拔二千至二千五百公尺適宜人居,及北回歸線在此通過的地理位置等,都是申遺優勢。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