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坪這座土黃色磚瓦的土地公廟,只要石門水庫水位降至約240公尺以下,土地公廟就會逐漸浮出、現身。(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今年初還「站」上滿水位的石門水庫,因集水區連續兩個月來降雨不豐,加上2月5日起配合春耕供應農業灌溉用水,石門水庫大壩水位迄今晚7點跌至237.73公尺,使得原本沉沒在庫底的土地公廟也漸露出,北區水資源局採取滾動式管理,板新地區用水由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增援,農業用水打9折供灌,以確保穩定供水。
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邱忠川表示,石門水庫從1964年建庫啟用,原本庫容有3億噸,但受到長期流入庫區的泥沙等影響,目前庫容僅剩下約2億噸,面對每年桃園及板新地區共8億噸的用水,石門水庫1年周轉率要4次以上,因此,集水區在每季降雨量不足之下,往往會帶來缺水壓力。
邱忠川也說,庫區被蓄水淹沒的土地公廟是石門水庫水情指標之一,只要水位在240公尺以上,土地公廟將會沉入水中,但水位下至240公尺以下,土地公廟就會漸漸露出,以現在水位,土地公廟慢慢浮出。
石門水庫庫容截至昨晚蓄水量1億4224萬噸,蓄水率71.44%,仍比歷年平均多了約3000萬噸,加上目前實施北水南調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每天支援65萬噸給板新地區,農業用水打9折供灌,以確保4、5月的穩定供水。
-
圖中為阿姆坪土地公廟正逐漸露出水面照。(記者李容萍攝)
-
因連續兩個月來降雨不豐,加上配合春耕供應農業灌溉用水,石門水庫大壩水位持續往下滑。(記者李容萍攝)
-
因連續兩個月來降雨不豐,加上配合春耕供應農業灌溉用水,石門水庫大壩水位持續往下滑。(記者李容萍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