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很多人愛吃的筊白筍,其實跟稻子一樣都是禾本科的植物,名叫「菰」。鳳林鎮栽種有機米的農民徐明堂,在花蓮山區廢棄池塘找到罕見的野生「菰米」,進而培育種植。徐明堂說,台灣種的菰因為受菰黑穗菌感染,因此無法結穗,只能長成筊白筍,而他透過管道找到的菰米能結出米粒,非常特別!
徐明堂在鳳林鎮大榮里種有機米,自家農場命名「鳥居農場」。他為了區隔市場,努力引進新品種米,從台中一九四號「茉莉香米」、黑米、乃至菰米、吉野一號「天皇米」等等,每一種產量都不高,他最近忙著插秧的同時,也邀請鳳林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分成三個梯次,到農場做有機農業體驗。
卅名學生聽著徐明堂介紹「菰米」的由來,都非常新奇。徐明堂介紹,「菰米」是古代的「六穀」之一,包括稻、黍、稷、梁、麥、菰,菰米外觀是黑色狹長形狀的穀粒,煮成的飯稱為「雕胡飯」,在唐代仍很風行,也是人們心中難得吃到的美食。
徐明堂說,國內農民種的「筊白」,由於農民選育的結果,只留下會長出筊白筍的植株,分蘗後無性繁殖,因此不會結出菰米,沒有種子。他說,種菰米希望重現「雕胡飯」的美味,未來成為鳳林的特產。
-
徐明堂在花蓮山區廢棄池塘,找到罕見的野生菰米,這是它已發芽的樣子。(記者花孟璟攝)
-
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