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越南小星星姊妹(熊讚旁)在台北市萬華區開了越南特色小吃店,希望服務更多弱勢人們。(圖/記者楊佩琪攝)
記者楊佩琪/台北報導
一對越南籍姊妹在台灣,希望以「姊妹力」為老萬華社區注入新活力,也促進新住民溶入台灣這個大家族。今年3月3日,萬大路巷弄內開了一家「越窩越好,越式家庭手做料理」,就連台北市社會局局長許力民和「熊讚」都前來品嚐好料。姊妹花也希望透過這間店,過去受到不少人幫助,現在能回饋幫助更多人。
▲台北市社會局局長許力民為小星星姊妹打氣。(圖/記者楊佩琪攝)
許力民特別向小星星姊妹道恭喜,他表示,「小民家」的感覺,讓服務更柔軟、細緻,對社區發展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管是萬華、大台北,都是包容性很大的地方,也希望能喚起更多人,一起為弱勢、自己生活的社區動起來。
▲熊讚也一起加入學習越南料理,包春捲的行列。(圖/記者楊佩琪攝)
台北市議員顏聖冠表示,對於這樣一個新興的社區經濟模式,幫助像單親媽媽、新住民這樣的弱勢團體,相當支持。而在萬華地區,相信相同模式會越來越多,社會局對於相關的配套措施、政策,一定要重新擬定,未來能照顧更多孩子、弱勢媽媽們。
「越窩」是一對越南姊妹,小星星和阿達,與社團法人台灣社區實踐協會,透過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計畫,共同協力開設的一間,「南萬華」社區合作經濟特色小吃店。小星星說,原本台灣後很少能交到朋友,有了這間小吃店,很多同樣來自越南的姊妹幾乎天天都會來報到,大家互相關懷,也希望來到店裡的客人藉由學習越南菜,也認識越南。「姊妹力」擴展成為「社區力」。
▲台北市議員顏聖冠強調,相關政策配套若能擬定,能幫助更多弱勢。(圖/記者楊佩琪攝)
最重要的是,小星星姊妹過去都受到台灣的社工相當多幫助,也發現社區裡,許多孩子都有吃飽的需求,因此結合社區「待用券」,回饋、照顧有需要的人,發揮「公益力」。
社工認為,雖然南萬華區弱勢人口眾多,但就是有濃厚的「人味」,成為社區合作經濟的最佳實踐地,目前也有許多單位正在嘗試社區合作經濟的合作與串聯。更希望藉由小星星姊妹的「越窩」,結合更多弱勢對象,讓他們從被服務的狀態,發展成有力量的人,成為社區新的資源,服務群眾。
▲除了附近越南媽媽們會來店裡,店內也結合社區的「待用券」,照顧弱勢孩童、家庭等。(圖/記者楊佩琪攝)
▲「越窩越好」今年3月3日正式營業,為社區合作特色經濟盡份力量。(圖/記者楊佩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