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興建15座滯洪池,在不便設置滯洪池的區域,也向中央申請了9億多元經費,用於改善南北高雄和旗美地區12處低窪易淹區,投入抽水設備、雨水下水道等工程,讓高雄防洪能力提升,朝海綿城市邁進。
高雄市有12座滯洪池,其中不少在今年完工,另有3座將完工,總滯洪量達326萬噸,不論滯洪池數量或滯洪量,都高居全國第一。
水利局說,今年完工的滯洪池,成功通過尼莎、海棠颱風考驗,發揮功效,滯洪池周邊區域未傳淹水,連以往逢雨必淹的鼓山三路,也在完工不久的柴山滯洪池和山邊截流溝作用下,連續三次強降雨都未淹,足可應付至少時雨量60毫米。
水利局表示,不適合施作滯洪池的低窪易淹區域,已向中央爭取逾9億元,投入抽水站機組功能提升,或雨水下水道工程。
水利局長蔡長展說,改善區域包括梓官區中正路、旗山區新光抽水站,提升彌陀區舊港、岡山區五甲尾、前鎮區鎮東三街、鹽埕區新樂等抽水站機組功能提升,辦理路竹區金平路、仁武區大正路等雨水下水道新建工程等12項改善工程。
蔡長展表示,12項工程明年底完工,藉由滯洪池和改善工程雙管齊下,提升大高雄防洪能力,也讓高雄市朝海綿城市更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