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image-size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ultimate-addons-for-gutenberg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astra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nxs_wpAddnEngine::$k is deprecated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content/plugins/nxs-snap-pro-upgrade/nxs-snap-pro-upgrade.php on line 11
方樑生收藏硘仔30年 瓷盤創作保存珍貴台灣文化 – 我是在地人

方樑生收藏硘仔30年 瓷盤創作保存珍貴台灣文化

Booking.com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硘仔(音同hui-a)」,是台語對陶瓷器的統稱,它不僅只是生活器皿,更承載不同年代的鄉土民情與生活記憶。知名收藏家方樑生,長達30年收藏、研究、出書記錄,近年更投入創作瓷盤彩釉彩繪,並結合台語「七字仔四句聯」題字,記錄台灣硘仔的背景故事,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硘仔之美。

生於嘉義布袋,紡織業退休的方樑生,30多年前即迷上台灣古早碗盤,並開啟收藏、研究、欣賞,進而投入創作的歷程,2001年自費出版的《台灣之硘-生活的點滴 盤仔豆油碟》,更被視為收集古早碗盤入門必備書籍。

方樑生會興起收藏硘仔,其實是想典藏兒時記憶中的古樸生活,他說:「令人懷念的手工碗盤,也許做工粗糙,但深藏著無可替代、古樸淡雅的風情。民國70年代後,機械大量生產陶瓷或塑膠器皿,『阿嬤時代』的硘仔也逐漸消失。當時一心想要完整記錄台灣陶藝文化,就撩下去啊!」

方樑生因此造訪各大窯場,透過尋訪、探索和比對各地陶瓷藝品特色,方樑生歸納出台灣本土陶瓷器產地的區別與年代劃分,也研究硘仔在舊時代生活上的意義,「光是傳統婚嫁就說不完,代表『連招生子』的蓮蕉盆仔、『花開五壺』的五梅壺等;還有硘仔相關的補釘職業,古早人很勤儉,碗盤破了捨不得丟就用補的。」

近年來,方樑生從收藏、研究轉而投身創作,將他30年來研究台灣硘仔及相關故事,以釉彩畫於瓷盤上,之後更將創作主題擴展至台灣鄉土文化,如廟宇、民俗及台灣特產等,以硘仔創作記錄老硘仔的過去,也用硘仔創作記錄更多台灣鄉土文化,並以台語「七字四句聯」題字,將圖畫背景故事描寫得栩栩如生,透過口語朗讀饒富趣味的詩文讓人倍感親切。

  • 方樑生深度研究台灣碗盤文化,也投入創作瓷盤彩釉彩繪和七字四句聯。(記者潘自強攝)

    方樑生深度研究台灣碗盤文化,也投入創作瓷盤彩釉彩繪和七字四句聯。(記者潘自強攝)

  • 方樑生透過畫筆記錄各種逐漸消失的庶民生活。(記者潘自強攝)

    方樑生透過畫筆記錄各種逐漸消失的庶民生活。(記者潘自強攝)

  • 經過「補釘」(打釘修補破裂碗盤)的碗盤可滴水不透。(記者潘自強攝)

    經過「補釘」(打釘修補破裂碗盤)的碗盤可滴水不透。(記者潘自強攝)

  • 兩個一對的「蓮蕉盆仔」是傳統嫁娶必備的婚嫁用品,代表「連招生子」,意味新嫁娘可幫家族添丁。(記者潘自強攝)

    兩個一對的「蓮蕉盆仔」是傳統嫁娶必備的婚嫁用品,代表「連招生子」,意味新嫁娘可幫家族添丁。(記者潘自強攝)

  • 「五梅壺」也是早期必備的嫁妝品,周圍黏有五梅繫耳,象徵「五子登科」,亦指「花開五壺(取「福」的諧音)」、「五福臨門」。(記者潘自強攝)

    「五梅壺」也是早期必備的嫁妝品,周圍黏有五梅繫耳,象徵「五子登科」,亦指「花開五壺(取「福」的諧音)」、「五福臨門」。(記者潘自強攝)

  • 「茶棹」是風月場所的代名詞,有擦脂抹粉的女郎相陪,男顧客則用金錢換取短暫的歡樂,等到財散盡「錢了人空虛」。(記者潘自強攝)

    「茶棹」是風月場所的代名詞,有擦脂抹粉的女郎相陪,男顧客則用金錢換取短暫的歡樂,等到財散盡「錢了人空虛」。(記者潘自強攝)

  • 「賣雜細」流行於1970年代前的台灣鄉間,小販挑著竹擔、手搖鈴鼓穿梭於鄉間小路叫賣,其中又以胭脂、針線等最多。(記者潘自強攝)

    「賣雜細」流行於1970年代前的台灣鄉間,小販挑著竹擔、手搖鈴鼓穿梭於鄉間小路叫賣,其中又以胭脂、針線等最多。(記者潘自強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