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自己,然後盡全力去做的時候,那個力量會很大──陳金鋒。(圖/天下文化提供)
閱讀精選
台南大內子弟,台灣不動第四棒,旅美大聯盟第一人。台灣旅外球員王建民、陽岱鋼、郭泓志的偶像,是世界強投朴贊浩、松坂大輔敬重的對手,是中華隊最重要的定心丸。
陳金鋒的身影,標誌著一個時代、一種精神,也刻劃著台灣棒球史。
做為一個全台灣看到他就像看到「希望」的球員,這本書是脫下球衣、走出打擊區之後的陳金鋒,對那個「球來就打」的陳金鋒的真實剖析。
鋒嫂林右璇說,我們沒有什麼可以留給孩子的,這一本書要留給他去認識自己爸爸曾經走過的路。
一個人不論走得有多遠,都不能忘記自己是誰。
如果把棒球從他的生命中抽離,第一個可能是,出現一個蠻力無窮的流氓。第二個可能是,一個機車修理黑手。如果,假設有第三種可能,才有可能看到一個會讀書的陳金鋒。
生命前半段中,棒球幾乎占滿了生活的全部,沒有成為流氓、黑手,卻有點像是社會文盲,生活的大部分都是棒球,以及和棒球有關的人、事、物。很多事情,是無法預測的。身邊的人,如果都沒有好好讀書,大家想法又都差不多,混在一起,就很可能變成流氓,或是,當個鄉下地方的黑手修車師傅。當年若四處鬼混,可能認識的人就會不一樣,也可能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中誤入歧途。
進入少棒隊前,課本早就沒有吸引力。正確的說法是,小學四年級之後,就沒有再念書了,因為每天都在球場。每天都泡在棒球場,至少五、 六小時,那時候還有夜訓,從眼睛睜開,到再進入夢鄉,幾乎天天都在做相同的事。也不知道這是誰的期待,不清楚是為了誰才這樣做。更不清楚,這是真的愛打棒球嗎?
那不是一般的小學生所能體會的。少棒隊的學生球員,只剩下「球員」的角色,「學生」的角色被強大的影子所掩蓋。只打棒球,不讀書,「這個賭注很大啊」,大到只能贏不能輸的地步。因為家長把孩子所有學習的機會都押上去了,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失敗了,你連字都不會寫,你還能幹嘛?「只打球,沒有讀書,你是什麼? 應該是什麼都沒有。」
「可是,美國那些打棒球的小朋友,他們是很快樂地在學習。」棒球是生活教育的一種,同時間還有其他的運動可以選擇。生活教育也不是只有輸贏,而是體會在球場上如何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又如何靠團體合作,與另一支球隊競爭。小朋友,就讓他去喜歡這個運動,用棒球帶動他運動的習慣,棒球,只是他在所有運動中的一種選項,而不是唯一的選項。為什麼一定要讓他們拿冠軍,為國爭光? 這就像是給他們扣了一頂大帽子,你覺得他們會快樂嗎?
「我是到了國外,才慢慢開始看書。」再拿起書本,是有目的的,「我向林華韋老師借了心理學相關的書,因為那些在比賽中用得到。」後來慢慢覺得,每天若是能看一點書,就都是一種學習,看書變成一種時空變化,讓你每天去學習不同的東西。我們從小沒有學習過扎實的基礎學科,就由重新看書開始,找回從前失去的讀書樂趣。
讀書的樂趣,曾經被棒球的強大影子遮蓋住,現在長大了,棒球才不再成為生命及生活的全部。現在的社會,不是在學校讀很多書就有用,或是不讀書就沒有用。只要有心,任何時間想讀書,都可以開始,只要願意花時間。
在國外,小孩子打棒球沒有「為國爭光」的壓力,他們不會被壓縮在一個空間、僅在這個狹小空間成長,他們的思考能力不會因為空間拘束而受限。在美國,可以學習很多運動,足球、棒球、籃球,他們都會學習。他們不斷接觸、接觸、接觸,就會發現自己適合哪一種運動。台灣就是單一選項,只有這個,沒有其他。外界把小朋友當成職業選手般看待,這是培養他把棒球當職業。
美國職棒許多美國本土選手都是大學畢業,多明尼加來的,高中沒畢業就來打職棒,但若是他們沒有機會上大聯盟,就回家。若是想把打棒球當成工作,那就是一種生存方法,所以,一旦覺得沒有機會上大聯盟,他們會馬上打算離開,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他們該完成的夢想追逐之路。棒球的夢想沒有實現,那又怎樣,還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球來就打」幾乎與陳金鋒的名字畫上等號。(圖/天下文化提供)
「球來就打」是旅美的時候,一位小聯盟教練告訴他的話,但我自己摸索很多年,這句話幾乎與陳金鋒的名字畫上等號。找出這種身心平衡,需要下工夫。其實,「我學這個很快,知道這個東西,我也沒去學習什麼技巧,因為,那就是一種感覺。大概二十歲吧,業餘棒球,還在打中華隊,那時候還在台灣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剛開始不熟練時,會有一些干擾。排除干擾,反而是重要的工作。
很簡單,那就什麼都不去想,只有專注在那顆球上面。因為,「你去想也沒有用,你可以打完了再去想,但當下,不要去想。」當你身體愈緊繃的時候,你的動作愈會卡住。只有放鬆、自然的時候,你的動作才會很流暢。所以,放鬆去做你該做的事。不要想太多,要靠自己慢慢學,往前看,面對你當下該做的事情。
人的心,思考模式很複雜,你想的事可能有正面,有負面。但也因為當你在負面情境中,想的都是壞的事,就會愈來愈往下掉。如果你摒除掉失敗的原因、不好的感覺,你愈是往正面想,你可能就可以不斷往前進。
「我不曾和隊友談過這一類的事情,和隊友都是生活面的。」年輕時,大家在一起都在開玩笑,球隊的生活方式,本來就很簡單,倒是在美國那段時間,比賽完,坐車或開車回到住處或旅館,車程都滿遠的,通常會有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而我,我是靠感覺很多的人,我不會用腦袋去想,我會去感覺那些個事情」,很多經驗,就是這樣「感覺」出來的。
棒球,其實不難;如果你心裡在打的,是一種簡單的棒球!「對啊,就把所有事情都簡單化。」是這樣,打完一場,再面對下一場。
「我這樣告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挫折,我的目標就在那邊,眼前這個難不倒我的。」更精確地說,它不是難不倒你,而是你已經很明確知道要走的方向,眼前看到的挫折都是小事情,「大不了重新再來一次而已,不然你要怎麼辦。」
職業選手的壓力在於人家會給你負面的批評,而且賽季很長,想要批評你的人,絕對會有很多機會。如果你因為怕被罵,怕打不好,卻又一直在意結果論的批評或討論,當你遇到下一次相同狀況的時候,你一定會做不好。因為你心理負擔一定會很大,所以說,你一定要摒除你自己的心理負擔,就「我不知道怎麼解釋,才會更清楚。錯覺,會讓你自己變得沒有自信,類似挫折。」
「棒球對我來講,它是有七十%機率會失敗的運動。」打者尤其明顯,因為一場比賽有三到四次打席,你有可能一場失敗四次。換句話說,你每天都可能失敗,所以,失敗對你來講,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你都已經準備好失敗了,還去想些失敗的事幹嘛。你每天都在輸跟贏、贏跟輸之間打轉,又何必老是讓負面思考盤踞在腦袋裡,為難自己呢。
建議回到正確掌握自己身體這個核心觀念上,「我遇上什麼事情,不會想很多,就簡簡單單這樣辦,不然你要怎麼辦,就這樣啊。太陽還是一樣,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就這樣,已經是事實了,你怎樣改變它?就改變你自己而已啊!」
★本文經天下文化授權,摘自《不求勝的英雄:解壓縮陳金鋒.zip》
▲一個人無論走得有多遠,都不能忘記自己是誰。(圖/天下文化提供)
作者:陳金鋒(口述) 、林以君、李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