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淑莉、廖淑玲/雲林報導〕人口老化、缺工嚴重,雲林縣府、麥寮鄉農會協助青農,與雲林科技大學研發團隊打造全縣第一座「雲端農業實驗室」,不只以機械取代人力,農民從育苗、生長、採收都能透過雲端從智慧手機隨時掌握,消費者也可以從手機看到作物生長過程。
農作物生長過程 手機隨時看
另外,在牛被農機取代的同時,回鄉米農場林家良卻集結一群酷愛「駛牛犁」的青農舉辦食農教育,帶中小學生體驗插秧、牛犁田,環島推廣耕牛文化。
雲科大教授鄭政秉指出,全球競爭壓力下,台灣已不是做或不做的問題,因為其他國家超越是鋪天蓋地而來,產官學一起努力推廣台灣智慧農業,也盼透過農業新技術,為年輕人搭起舞台,願意回到農村。
麥寮青農陳建勳從小跟著父親開耕耘機代耕,後來投入有機農業,加入自己的工業、機械專長,看到智慧農業大趨勢,在農會、縣府及雲科大協助下,在麥寮打造「雲端農業實驗室」,以機械代替人工,從育苗、栽種、加工、物流到上桌,每個環節都可透過雲端從智慧手機中清楚掌握。
提供返鄉青農技術、設備
雲林縣府農業處長林慧如表示,傳統人力撒播費時、又要人力,效率差,期盼機械化漸進改善農業缺工問題,再透過科技、智慧與農業結合,迸出智慧農業火花,翻轉台灣農業。
麥寮農會總幹事許浚杰說,農會成立青農聯誼會並推出「青創麥農」專案,媒合返鄉青農租賃溫網室,並安排農業師傅,提供設備、設施及專業技術,讓青農實際體驗農務後再投資,避免投入大筆資金又半途而廢。
回鄉米農場 推廣耕牛文化
林家良指出,帶領學生食農教育體驗早期農村生活、牛耕田的景象,並了解農作物生長,教大家如何吃得更健康,讓消費者實地走進農田了解蔬果生產過程,回鄉米農場美麗的農村景色,與以牛為主題的現場寫生,也創造農村的「美感共學」。
-
雲林縣府、麥寮農會結合青農、雲科大研發團隊打造「雲端農業實驗室」,盼能為農業注入新血、解決缺工問題。(記者黃淑莉攝)
-
回鄉米農場推廣耕牛文化,帶中小學生體驗插秧、牛犁田,。(記者廖淑玲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